如花书屋 - 耽美小说 -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9

分卷阅读69

    秦焕心底一盘算,感觉这个活计虽然累点,却比较有钱。

再来还有录状,每天只需要工作四个时辰,帮百姓录下状子,捎带一点调解的活儿。再下还有七八个各房文书的缺儿,事情要忙些,但胜在只在衙内行走,体面干净。

很快就轮到秦焕了,他小心地跟着一个衙役出了偏厅,绕到花厅,厅里并排坐着崔瑛和叶知秋,今天的天有些暗,他看不清小县令的神情,只惴惴不安地行了大礼,“草民秦焕见过大令!”

“嗯,起来吧,”崔瑛点点头,“你要任什么职位?”

“宣讲,草民在乡里做了两个多月的夫子,自认为还是挺会讲话的。”秦焕红了脸,却勉强自己自吹自擂道。

“那你讲讲怎么给百姓宣讲税法?”崔瑛提问道。

秦焕稍稍想了一下,张口便是一段简单的童谣,然后才解释自己的意图。

“行了,明天早上来衙里报道!”崔瑛只听了两句便听出了水平,点头应下了。

“谢大令赏识之恩。”秦焕强抑着自己的激动,行了礼,快步走出门外,一溜烟儿就跑出了门。

“行了,下一个!”

……

衙里虽然事多人杂,但经过崔瑛的一番梳理,让几个老衙役带带新人,又给新人立立规矩,也就处理完了。八月刚过,天还不太冷,崔瑛终于将注意力放在建设工程上了。

“今年入冬前预计修补三座桥梁,修一万尺的水渠。”崔瑛转头和叶知秋说道,“一起去看看?”

叶知秋大概知道崔瑛又找匠户那边领头的人做些奇怪的东西了,好奇心起来,便跟着崔瑛走了。

崔瑛到的地方叶知秋很熟,是烧水泥的作坊,但外面的地方摆放的东西,他就不太认得了。一群年轻的匠人在一起活泥的活泥,浇铸的浇铸,外面尽是脱了模的方形食槽,上宽下窄,而这石槽上两头是没有水泥的。

“你这是要养马?”叶知秋疑迟道:“这食槽不行吧。”

“不是,这是预制板,”崔瑛解释道,“只要将水渠挖到一定宽度,把这石槽沉下去就行,不用硬化水渠的边沿,不渗水,水也干净。”

叶知秋观察到,做活的老百姓脸上都带着淡淡的笑意,水渠也拼得极快,一个穿着鱼皮靴的壮汉刚铲飞掉一铲子土,旁边两个青年便抬了一块晒干的预制板贴着前一块小心地放下,这一尺水渠便铺好了。

不用在寒冷的时间长时间泡在水下,不用费一堆事砸硬渠坝,不过是挖挖土的事儿,一尺一块的预制板如今正在飞速的消耗着,感觉这一万尺的计划很快就完成了。

“今年的徭役比较轻松一点,这水渠应该不到半个月就能完功,那两三座桥你打算怎么办?”

“写信给义父,让他给我送来几个会架桥的明白人,我可不会算桥梁承重!”崔瑛摊了摊手,对叶知秋说道。

第52章京中事

“你不会算?”叶知秋诧异地看着他,“你的数算不是很厉害吗?”

“谁告诉你算算数厉害,就会算桥梁承重了?这根本就是两门功课好吧!”崔瑛没好气地回道。古代就这一点不好,儒家讲君子不器,所以大家都是什么都会一点,打好基础的童子功,到任上需要用什么就学什么,大量基础性的、专业性的工作都交给了吏员,这也就是中国官员拿吏员没办法的原因之一。但由于专业知识大多由底层的小吏掌握,就不受士人重视,也没有成体系的传播途径,都只能靠师父传帮带和家传来继承。

“不都是算学嘛?”叶知秋敏锐地问道。

“不不不,”崔瑛摇头道,“算学这个名词本身就不太恰当,计算这种事只是数学的一个部分,而计算桥梁承重最需要的不是计算,而是知道要算什么,这门功课叫物理。”

“事物之理?”

“差不多吧。”崔瑛四下打量了一会儿,指着树上还没掉下去的枣子问道:“你瞧那枣子,它若掉下来往哪儿掉?”

“掉地上。”叶知秋用一种一言难尽的语气回答。

“为什么?”崔瑛嘴角噙了一抹笑,问出那个经典的问题。

“有什么为什么?”叶知秋莫名其妙。

“为什么它要掉地上?”

“自古就是这样啊?”

“如果那是一个铁块,树身上是块大磁石呢?你说它是掉到地上还是贴到树上?”

叶知秋一窒,“这就是物理?”

“这就是物理研究的东西。”

“研究这玩意儿有什么用?”

“知道东西为什么要掉到地上,就能想到办法让它不掉到地上,知道桥要经得起多大的水,才能造出不垮的桥。知道磁石与天上雷电的关系,”崔瑛笑嘻嘻地说,“那么千里传音,夜如白昼也不是神话故事了。”

叶知秋脸色一变,竟转身就回了自己的住处。

崔瑛见叶知秋转身就走,只以为自己说的未来的事刺激到他了,也没往心里去,毕竟他早些年就与王虎提过未来的农业,王虎这几年在竹山村认真的按崔瑛告诉他的实验思想尝试更好的肥料、更好的田间管理方式,尝试挑选各种各样的良种,令六安所有勤劳肯学的农户门这一年的收成都提高了好几层。

崔瑛现在正在计划秋后有闲了,将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告诉王虎,引导他研究基础的遗传学,再研究嫁接和杂交之类的技术。崔瑛以为叶知秋突然要思考一些物理学上的东西,也没去打扰他,转而去规划一些市政设施了。

六安现在勉强能算上市政设施的,除了平整的道路之外,就是各个大庄子在城里设的公厕了,除此以外什么也没有。这个时代不可能出现的照明、燃气、给排水设施就不说了,垃圾处理和排泄物一起转化成肥料了,崔瑛觉得私塾教学点的调整,医馆的设置还有一些城市道标之类的东西还是要做的,如果能有一个市民广场当作赶集的地方,应该会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

崔瑛一边四处看看,一边抱着六安的舆图思考六安的未来城市规划,而叶知秋则迅速回屋,开始写新的一封信件,即使他前一封信今天早上才送出去。

与此同时,在京里cao持着兹幼局的吕蒙正也接到了自家义子信件。

每次看崔瑛的信件,吕蒙正都是很愉快的,他在这个时代,算得上老来得子,收下崔瑛这个义子的时候,他的长子还不会说话,他的满腔父爱与谆谆教导之心都倾注在这个义子身上。

崔瑛是个知情识趣的人,从现代来的他习惯了孩子是宝贝的观念,不仅在与义父义母相处时比较放得开,也总时时挂念着弟弟,动不动就会在书信里和吕蒙正探讨一些儿童教育的问题,或者随信捎上一些蒙氏教具,使得这聚少离多的义父子关系越发的亲昵起来